2025-10-08 22:43?來源 溫州在線
溫州在線科技新聞,中國在全固態金屬鋰電池領域近期取得多項重要突破,主要集中在界面接觸難題的解決和新型材料研發方面:
1. 陰離子調控技術突破界面接觸瓶頸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黃學杰團隊聯合多家機構開發出陰離子調控技術,通過引入碘離子形成富碘界面,自動填充電極與電解質間的縫隙,無需外部施壓即可實現緊密接觸。該技術使原型電池循環性能顯著提升,并發表于《自然-可持續發展》期刊,被國際專家評價為“商業化決定性一步”。
2. 柔性電池材料創新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團隊利用聚合物分子設計靈活性,制備出可承受2萬次彎折的一體化柔性電池材料,同時將復合正極能量密度提升86%。該成果為解決固態電池界面阻抗問題提供了新路徑。
3. 產業化進展
我國固態電池專利數全球領先,產業鏈協同發展加速技術落地。該技術有望為電動車、人形機器人等領域提供高能量密度方案,鞏固新能源技術優勢。此外,寧德時代等企業通過硫化物路線將能量密度推至500Wh/kg,部分產品已通過極端安全測試并啟動裝車驗證。
這些突破標志著全固態電池從實驗室走向實用化的關鍵進展,為下一代儲能技術發展奠定基礎。
中國全固態電池何時能商業化
中國全固態電池的商業化進程已進入關鍵階段,根據產業動態和技術進展,預計將分階段實現:
1. 半固態電池過渡期(2025-2027年)
當前應用:半固態電池(能量密度300-350Wh/kg)已實現裝車,如蔚來、嵐圖等車型搭載相關產品。
產能布局:國軒高科計劃2025年建成12GWh半固態電池產線,其“金石”電池已啟動裝車路測。
2. 全固態電池小批量生產(2027年前后)
時間節點:中信建投等機構預測,2027年將實現全固態電池小批量生產,硫化物路線能量密度目標400-500Wh/kg。
企業進展:寧德時代計劃2027年小批量生產硫化物+凝聚態聚合物路線電池;豐田、Quantum Scape等國際企業同步推進。
3. 大規模量產(2030年)
技術目標:能量密度有望突破500Wh/kg,鋰金屬負極、硫正極等新材料技術將成熟。
應用擴展:除電動車外,無人機、儲能系統等領域已開展小批量應用。
總結:中國全固態電池商業化路徑清晰,2027年或成為關鍵轉折點,但需持續解決界面阻抗、成本控制等產業化挑戰。
本文“”來源:http://www.coweal.com/keji/xwzt/87397.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編輯: yujeu